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动车电池 > 正文

澳大利亚的山火澳政府为什么不提前抢救?这个国家以什么为先「希腊的山火」

  • 电动车电池
  • 2024-08-13 21:03:22
  • 其他内容
摘要: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山火逼近希腊首都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山火逼近希腊首都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澳大利亚...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山火逼近希腊首都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山火逼近希腊首都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澳大利亚的山火澳政府为什么不提前抢救?这个国家以什么为先

▲ 2019年12月30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提供的该州东吉普斯兰地区的林火照片

◆ 澳大利亚林火已持续4个月,造成至少24人死亡、4.8亿只动物丧生,数千人>颠沛流离/p>

◆ 澳大利亚林火不是孤立现象,气候变暖导致近年来世界各地森林荒野火灾频发,而且规模比过去大得多

澳大利亚的山火澳政府为什么不提前抢救?这个国家以什么为先「希腊的山火」 电动车电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摘自瞭望

文丨范强强

作者为中国消防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澳大利亚林火灾害自2019年9月爆发以来,至今已持续4个月,目前仍未扑灭。截至1月6日,过火面积已超600万公顷。

  这场全国性林火灾害已造成至少24人死亡、4.8亿只动物丧生,数千人流离失所,空气受到严重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澳大利亚气候干燥,沿海地区多丛林,火灾年年有,为什么这次火灾规模如此之大、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 1月7日,澳大利亚袋鼠岛,救援人员救出一只考拉

  首先是2019年澳大利亚出现了有记载以来罕见的极端天气。2019年,澳大利亚年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都打破了2013年的最高记录,气温一度飙升到40摄氏度。而全国平均降雨量创下1900年以来新低。2019年全国平均降雨量为277.63毫米,远低于1902年314.46毫米的历史最低纪录。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丛林、草原火灾很容易发生。加之澳大利亚中部平原辽阔、纵火犯罪严重等,致火灾大面积蔓延。在这次大火中,仅新南威尔州就有24人涉嫌故意纵火。

  澳大利亚林火不是孤立现象。全球气候变暖使极端气候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导致近年来世界各地森林荒野火灾频发,且火灾规模比过去大得多。

  • 美国,2017、2018年财产损失超过1000万美元的重大火灾中,森林和荒野火灾分别占这项统计损失总额的94%和96%,十分惊人。美国历史上发生的12起损失最大的森林荒野火灾中,2017、2018年发生的就占5起。

  • 在希腊,2018年7月雅典发生松树林火灾,致91人死亡,25人失踪。

  • 在俄罗斯,自2019年年初起到8月初,西伯利亚及远东等地森林火灾不断。

  • 在巴西,2019年全国森林着火点达75336处,较2018年增加85%,逾半数着火点位于亚马孙雨林。

因此,如何防范和应对森林荒野火灾,各国都必须认真考虑。

  

其次是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职业消防队人员少,应对丛林草原火灾又以志愿消防队为主力,本身战斗力不强。在全国多处发生火灾,甚至两个州的三股大火合体的情况下,消防队难以应付。同时,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这次火灾的发展预判失误,没有及时采取军民动员和救灾支援措施。在2019年10月,政府还认为发生的只是局部地区火灾,用常规方法可以对付。2019年11月初,政府才调动军队等力量参加灭火,但已错过在春季一举灭火的好时机。

▲ 2019年12月31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瑙拉附近,一只袋鼠试图逃离林火地带

  三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缺乏应对全国特大火灾的有效应急机制。

  在政府管理体制上,澳大利亚设有联邦应急管理署,职责主要是在联邦政府灾害响应预案框架下对州和领地提供联邦物资援助规划和协调以及对州里相应机构提供指导。该署隶属于司法部,不利于整合全国救灾资源,也没有权力这么做。

  对于全国性重特大灾害,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缺乏全面负责应急的专门机构、完整的预案、能迅速行动和高效运营的机制等,也因之面临这次大火时,就出大问题了。

《道德经》中哪一句话令你终身难忘

有十句话我终身难忘。

第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第二、人大、地大、天大、道大。

第三、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第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第五、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第六、天之道,损有余 补不足,人之道,丰不足而有余。

第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第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十、同心同德,心同此心,理同此德,在明明德止于至善,水善万物而不争。

其实语言和文字承载不了太多智慧,就连老子也说不清楚道具体是什么,每个人觉悟都不一样,觉悟到不同侧面,不为错,只不过立场、角色、要素不一样而已。

老子用自己的智慧,想要揭示这个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可以说,道是时间运转的核心,能量、引擎,所以说,我们既不能因为字面去曲解愿意,要从情景和场境中和老子对话。

天机不可泄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是道,可以给别人讲述特殊行业,垂直领域的规律是道,就连面对处理各种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也是道,通过文化观念和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也是道,道无处不在,有用眼睛看不到,只能觉只能悟。

但是生命的智慧就是,道始终是器物层面的,想要获得感受到的机会,就要和道的运转逻辑契合,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你得知道什么是客观规律,所以我们要静下来,思考事物本来。

那么德是什么,是人道的修行境界,善也是,所以衡量一个人是否能够承担责任和后果,重德不重道,看人不看项目,人要是没毛病,再失败也是小问题,人要是有毛病,小问题都是大灾难。

修德就是修行,就是修心,就是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浩然正气是德,道法自然是德,明心见性也是德,德无处不在,在我们个人精气神的塑造,在于我们灵魂藏象系统的修行。

《道德经》是一部修行的书,实践为主的书,不是理论研究课程,不是成功学教程,而是人性的弱点,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文精神体系的建设,以及其他。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题目/p>

我认为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这句话令我终生难忘,并成为我的人生信条,使我受益匪浅。我为什么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呢?主要有以下几点认知和体会。

一是在我初学《道德经》的时候,对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道的理解和感悟是相当困难的,大有百思不得其解的苦恼。

但我结合学习《道德经》第八章,再重新学习了理解老子在第一章所提出的“道”这一高度抽象概念的时候,通过比照水的美德,再理解“道”的概念的时候,就觉得我找到学习《道德就》的具体门径,从而便进入了一个由表及里和循序渐进的自主学习的正常状态。

应该说,老子借助描述水的美德而称赞修道者的崇高美德和人品,通过对水的描述来达到对“道”的本性和品格的揭示和赞美,是开启我对天地之道核心内涵认知和感悟的一把金钥匙。否则,没有水的美德对我心智的启发,我很有可能,还处于懵懵懂懂的学习和求索的苦恼之中,而不能够真正和感悟大“道”的真谛。

二是从学习和感悟上善若水这句话的过程中,我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真正体会到了,老子之所以看重水和偏爱水,是因为老子把水性和水德给哲学化了。老子认为水的特性:利万物,不争,处下,柔弱,无坚不摧,依势而动。老子还将水能够善养万物,能不争,能处下,总结为这是水的“三能”品德。

我理解,水的这“三能”品德和老子在此章开头提出的“上善若水”所描述的修道者心性几乎一样,也就是说上善之人的德性,或者说上善之人所抱持的“道性”也几乎是一样的。

我通过这样的比照和思考,我实实在在地顿悟道,原来水性、上善之人的心性和大“道”的本性,几乎也是一致的。因此说,我非常感谢老子能够巧妙地以水为喻,为我们认识和亲近大道的本性和品格,提供了由浅入深和通俗易懂的解读和教诲。

三是老子所言的“上善若水”,清清楚楚地为我们指明了修身立德的方向和道路。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可以效法的榜样。而这个榜样就是具有如水一样品格的上善之人。也就是说所谓的“上善若水”的内涵,既包括了我们在修身立德过程中可以学习的榜样,又指明了我们做人、修身和立德的参照标准就是水的品格。

另外,我还从老子所言的“上善若水”这句话中,认识和感悟到,老子之所以称水性“几于道”,是因为大道无形,无法认识,而水的特点和品德正好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大道的相似内涵和原理。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我们对老子提出的大道这一概念,苦于理解和认知的初学者而言,我们肯定会我们所熟悉水这一具体媒介的特点里,来认识和感悟大道的本性和品格的,因为老子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水性“几于道”

总之,老子“上善若水”这句内涵丰富,指称明确的的话,应该是每一个《道德经》的初学者,最应该不能够忘记和最能够开启心智的一句话。

到此,大家对山火逼近希腊首都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山火逼近希腊首都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